- 信息時間:2023-09-07 09:05
- 瀏覽次數:
保管單位:江蘇省檔案館
內容與評價:《拂曉報》是新四軍第四師主辦的報紙。1938年9月29日,在彭雪楓的倡導和組織下,《拂曉報》在河南確山縣竹溝鎮創刊,彭雪楓題寫報頭,并撰寫發刊詞《“拂曉報”——我們的良友》。翌年11月,《拂曉報》交由中共豫皖邊區黨委主辦。1942年元旦,《拂曉報》和中共淮北區黨委機關報《人民報》合并,成為中共淮北區黨委的機關報。1942年冬, 因日軍大掃蕩,被迫停刊。1943年元旦后復刊。1945年10月改為華中七地委機關報。1948年6月起改為江淮六地委機關報。《拂曉報》共存在8年時間,出版1159期。《拂曉報》的特色非常明顯:一是辦報早,報史長。與華中抗日根據地其他報紙相比,辦報較早,而且廷續的時間最長。二是發行范圍最廣。在其發展黃金時期,曾在國統區公開發行。從第300期起,發行到重慶、西安及華北,英、法、美、蘇等國和東南亞、南亞等地區。三是印刷非常精美,索閱者眾多,雖增印有時仍應接不暇,不得不對索閱者收取紙張和郵寄費。該報以行文淺白,內容豐富,印刷精關著稱,曾得到毛澤東、劉少奇、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表揚,是當時華中抗日根據地較有影響的報紙之一。該報隨軍轉戰于豫皖蘇邊區及淮北地區,在皖豫蘇邊區和淮北根據地久負盛名,深受廣大軍民喜愛,被譽為“人民的喉舌”、“戰斗的武器”、“叫破五更的報曉雞”。
館藏《拂曉報》起止時間從1943年1月至1948年5月,共有326頁,194期,保存完好,是研究新四軍軍事和文化建設重要的參考資料。
1943年1月6日出版的《拂曉報》第333號
1943年1月10日出版的《拂曉》第335號
1943年11月1日出版的《拂曉報》第485號
1943年11月20日出版的《拂曉報》第494號。報上不時會刊登一些木刻作品。
1943年12月2日出版的《拂曉報》第500號
彭雪楓《拂曉報五百號——五年來拂曉報的檢討》一文(載于《拂曉報》第500號)
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《關于冬季工作的指示》(載于1943年12月4日出版的《拂曉報》第501號)
1945年6月18日出版的《拂曉報》第812號報導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大會閉幕的消息
來源:江蘇省檔案局、江蘇省檔案館編《江蘇珍貴檔案圖鑒》